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持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實效性與親和力,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9月25日上午,學院組織“思修課”教師開展了本年度秋學期“思修課”集體備課活動。
此次活動,首先由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高汝偉作了《思政課“備課”正确打開方式》為題的報告,此報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分别提出思政課備課要備什麼;另一方面,基于傳統與現代教學理念下備課的差異比較,他強調指出,“現代教學理念下,備課是以學科教學為核心的終生備課。既包括有形的教案,更包括融教師教育理念、知識底蘊、情感态度、教育機智、語言表達于一體的、存在于教師頭腦中的無形教案,是以學生為本、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高的廣義備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重視顯性目标的達成,更要考慮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态度和價值觀目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要全面掌握學生特點,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個别差異,更要考慮師生關系。另外,教師還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教學資源,将黨的大政方針、學生熟悉的社會熱點和焦點與教材結合,啟發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在走進社會,走進現實生活的過程中,明白真假、善惡,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人、做事”;在報告的最後,他強調在繼承傳統備課中優點的同時更要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從而努力呈現給學生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并以杜威的名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結束了報告。其次,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張廷幹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從思維定勢、興趣、學理、教材、學生、教案、課後反思七個維度就“如何上好第一課”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一系列寶貴建議。最後,主備課人仲小燕老師結合自身實際,分享了“教後感”,即“四有”:一有困惑、二有辯證的思維去分析、三有深度的理論知識、四有嚴密的教學邏輯。